音樂連接世界—2005 IFC 彌賽亞聽后 Connect the World by Music: Review on IFC's Messiah, 2005

音樂連接世界—2005 IFC 彌賽亞聽后
一年一度的ifc Messiah演出,可以說是我必聽的一場音樂會。聖誕月沒有Messiah,不知道將是如何的感受。因此非常感謝ifc每年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大型合唱音樂會,特別是演唱Messiah的傳統。
今年演出的陣容和去年大致相仿,主要區別是去年請了Norway(挪威)Opeara Bergen(卑爾根歌劇院)的Anner Randine Overby(安娜·奧維)女士來擔任指揮,而今年是IFC的常任指揮Nicholas Smith(尼克·史密斯)親自上陣了。男高音和男低音一如去年(Edward Hands和Julian Rippon),女高音換為美國人Tanya Deiter,女低音為出生於德國的Yulia Zhabchenko。此外請來了Allan Walker擔任管風琴。
今年演出的仍然不是全本Messiah,選取了33曲,比去年略多。上半場除了Hallelujah合唱之外,比去年少了一首Pifa(Pastoral Symphony,田園交響曲),多了第一部分的兩首曲子第18首Rejoice greatly和第19首They shall the eyes of the blind(本文中提到的編號均指在Messiah全本中的編號,參考版本為Novello Edition 1943)。Rejoice greatly可是Messiah中的女高音著名唱段,去年將其去掉是很遺憾的。之後就是Hallelujah合唱。
下半場的選曲和去年變化很大。去年出了Hallelujah之外,第二部分被完全刪除。這次選取了7首,第三部分刪除后只剩餘6首(Amen也算入)。選入的第23首He was despised我感覺是Messiah中比較“啰嗦”(也就是重複太多次,曲式為ABABA)的一曲詠嘆調,選入倒不是很必要。而第24首Surely He hath borne our griefs和第40首Why do the nations都是第二部分的精品。但是這樣的選本有點和原曲的思路有所差異。全本的思路是預示耶穌基督降生-〉降生后的歡樂-〉受難后的思考-〉復活-〉對生命的思索。Hallelujah合唱是對受難思考的結束,表示耶穌基督復活戰勝了死亡,之後樂曲進入了哲理性的第三部分。而今晚的演出中演奏完Hallelujah之後再演其他第二部分的曲子,氣氛上比較不合適。不過這樣選擇也許是出於演出的平衡上的考慮,如果Hallelujah放在下半場,那麼下半場就有三曲重量級的合唱了。
今年的演出聽起來感覺比較平淡,不夠出彩。首先是音量不足。兩年我都坐在二樓第二排中間,去年偏左,今年偏右,不知道是否是中山音樂堂的音響效果的問題。還有今年的演出說明中說選擇的是非Mozart修改版,可能配器上有所不同。主要是節奏不夠緊湊,有些拖沓,一些需要有跳躍感的節奏沒有表現出來,比如Rejoice greatly和Why do the nations。
合唱的水平比較好,各聲部平衡的比較好,能夠聽得出細節,齊唱的時候也有震撼力。相比之下,獨唱者就要弱很多,幾位歌手的表現都可圈可點。Tanya Deiter主要唱Rejoice greatly和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兩首。前者唱得比較不好,沒有表現出喜悅的情緒,並且有些高音上不去,可能和她原本是女中音有關係吧。後者更重於抒情性,她唱得挺好的。值得一提的是,她颱風很好。
Yulia Zhabchenko的唱段較多,同樣也是前面表現的不是很好,比如But who may abide這首,需要表現出節奏的對比,她就沒有唱得出來。O thou that tellest一首開始好一些,後來幾段唱得都尚可。
Edward Hands和Julian Rippon的表現和去年差不多,仍舊強差人意。前者依然吐字不是很輕,演出時不看總譜的情況下我能夠分辨合唱團唱的內容,可是有的時候就是聽不出Edward在唱什麼。Julian是半專業的,反倒表現得更好一些。
演出中僅Hallelujah和最後兩曲合唱Worthy is the Lamb和Amen中使用了定音鼓。我印象中Messiah還有其他曲子用了定音鼓的,對烘托氣氛會很有用。
對於演出的內容大致簡單介紹如上吧。其實Messiah並不是很難演唱,國內教會的唱詩班就可以唱其中的選曲,還有其他團體也可以演出。原來燕京大學每年就在貝公樓(現北大辦公樓)演唱Messiah。希望將來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團體演出這部曲目,讓大家更加領略西方合唱音樂的最高成就。明年IFC的Messiah演出是2006年12月02日,讓我們再度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