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夜韻

試以劇名曲名而作。原稿
汾河涓婉玉堂春
別舞虞姬劍斷魂
回首不覓還巢鳳
淚絕怎品夜深沉
薔改稿,妙絕,妙絕!
汾河姬舞玉堂春
酒醉西廂祭烏盆
一曲盡酣幽燈后
冷月獨品夜深沉

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 "The Americans" by Robert Frank


(2008新版封面,STEIDL出版,德國印刷)

今天去Strand書店,看到這本畫冊新版已經上市了。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pre-order,如今姍姍來遲。攝影歷史上真正大牌的畫冊並不太多,Henri Cartier-Bresson(亨利·卡迪埃-布勒松)的“The Decisive Moment”(決定性的瞬間)算是一本,不過Bresson並非以此書中的照片出名,卻是得名於“決定性的瞬間”這一拍攝理念。而Robert Frank(羅伯特·弗蘭克)的“The Americans”算是一書成名的最好典型,此書從1958年出版,迄今半個世紀,不僅是改寫了攝影的歷史,更是當代美國研究所不能忽略的文獻。
曾經多方找尋過這個畫冊,在Stony Brook Library, Indiana University的Fine Arts Library以及多箇舊書店都未曾見過。後來在Amazon上見到老版的二手,價格已接近二百刀,可見洛陽紙貴了。
在IU攝影系曾遇見一位師兄,他問及我最喜愛的攝影家。這個問題其實極難回答。喜愛常有兩種,一種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另一種是廣泛涉獵擇出優者。在音樂愛好上我大致是後者,初時對各個時代各個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都有所涉及,直到三四年後,方才明了自己的心聲何在(甚崇John Sebastian Bach)。在攝影上畢竟尚非科班,對攝影家還未有全面了解,要廣泛比較得出最愛實是艱難。於是以第一感覺作答,Robert Franks也。
若以風格而論,中國的攝影者多半更傾向於Bresson、Salgado,或者是曾經的Life雜誌的攝影師。紀實攝影(Documentary)確有很大一部分從新聞攝影(或曰報道攝影,Photojournalism)而來,新聞攝影首要在乎“實”,之後方才可論藝術。Bresson等Magnum大師們多半也是半個新聞科班出身,加上堅實的藝術功底,硬是把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Bresson的瞬間理論,等候時間的一霎中事務成為展現全部內涵的幾何形態,未可遇,豈可求哉。
《美國人》是對這一局面的一大變革。1955、1956年,Frank拿着古根海姆獎金(Guggenheim Fellowship),買了一兩舊二手汽車,和妻子開遍了美國大陸48個州,隨行隨攝,隨性隨拍,將一切條條框框拋之腦後。在兩萬八千張照片中,83張被選出來組成了這本畫冊,戰後美國社會的悲喜與風霜,竟被這一位執着的瑞士移民所揭示。Frank的照片中,沒有那種清晰,看不出一眼就明白的主題,膠片的顆粒中顯出一種粗狂,大筆揮就,不再是報道攝影的那種精緻選取,在那種看似的隨意中顯出真性情的豪放。
Frank以《美國人》藝術,將紀實攝影往現代藝術的道路上狠狠的推了一把,而Frank自己也是不斷前進的。在找到這本畫冊之前,我看過他的London/Wales,50年代初拍攝的倫敦街頭和威爾士礦工,風頭已乍顯。Frank完成《美國人》之後,曾離開攝影從事電影拍攝十幾年的功夫。大約是攝影上高山已就難超越了吧,此外電影也彷彿有更多的表現手法,許多攝影家成名后都嘗試電影,但是往往沒有什麼成績。Frank的成績也不算大,相比與他在攝影上的造詣,但是在轉行的攝影家中算是好的了。直到80年代后Frank才回歸攝影。曾經看到一本2000年Frank獲得哈蘇獎的冊子,手法更是更新了。
回來的火車上翻看畫冊,不想正聽着Bach的Goldberg Variation,典型的歐洲,巴洛克的精緻與絕美,更顯出那粗狂的寫意下《美國人》的迷醉。

師姐離別聚會 The Farewell Party

潘卉師姐畢業往加州全家團圓去了,連續四天,都忙着告別的事。原本上周六在家裡辦學生信徒的聚會,後來教會接管,就成為全教會歡送潘卉的燒烤聚會。周日晚潘卉在Chapin CCC和學生朋友們一起開party。周一晚在宿舍幾位朋友和師姐又和小聚。周二一早送師姐去JFK機場。
忙忙碌碌是離別。時間總是短暫,離別常在眼前。匆匆忙忙,人總是走向前方,來來往往。
師姐在我們教會時間不長,但是這半年所經歷的卻是十分充足,她就是我們的活見證(潘卉師姐的見證點此查看)。人真是小信,看到聖經中的神跡,閱讀老聖徒傳記,總是覺得離自己這麼遙遠。唯有神跡發生在周圍,才能體會到這是完全的實在。
師姐因為一場大病來到教會,雖然經歷過死陰的幽谷,但是神領她從逆境轉會,不僅病得醫治,不僅得到神所賜的孩子,更是得到了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主的救恩,讓全人成新的救恩。
神跡奇事固然讓人驚嘆,但是這些都只是在歷史的一瞬發生,隨着時間的流逝,記憶就要淡漠。師姐去加州團圓,也許後來的弟兄姊妹未必能夠認識她。世界上的別離就是如此,時間空間都將人阻隔。但是在主里沒有別離,無論何方的信徒,在靈里都有不分開的團契。神在我們身邊顯神跡給我們看,堅固我們的信心。而最大的神跡就是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這是超越時空的界限,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靈里去經歷的。
近來教會常唱一首離別的詩“無論你在何方”,但願無論何方,主的愛永常在!


(6月22日聚會)

附:【無論你在何方】歌詞
點此下載“無論你在何方”midi
願主的愛,與你同在,無論你在何方,
願祂祝福你的心靈,安康!安康!
主的愛如流水沖沖,願你分享祂的愛,
在那漫漫的黑夜見主光,
主的愛如流水沖沖,願你分享祂的愛,
祂的愛,還祂愛永長在。

七絕·蟹黃

一稿
時逢三五錄夢詩
聚散悲歡悔來遲
八月十五中秋夜
最是蟹黃入酒思
二稿,薔改之
時逢三五爭吟詩
菊香歡宴悔來遲
八月十五中秋夜
最是蟹黃入酒思
三稿
時逢三五競吟詩
醉宴菊香醒來遲
八月十五中秋夜
獨是蟹黃入酒思
薔定稿
時逢三五競吟詩
孤醉菊香醒來遲
八月十五中秋夜
最是蟹黃入酒思

虞美人·獨酌

盞燈寂寞獨酌酒
落雪殘紅舊
暮寒冬語晚鳴鐘
笑殘成淚眼朦朧
總成空!
莫回首望形容舊
幻綽人消瘦
醉酣難捨愛牽愁
倩紗窗下影幽幽
夢難休!
殘紅孤影獨酌酒
落雪寒依舊
月陵歲歲望蒼穹
欲笑成淚眼朦朧
總成空!
莫提莫問莫相守
酒醉人消瘦
問君可憶當年愁?
楓浸襄江恨幽幽
夢難休!

希伯來書查經 Hebrews 3:12-19

3:12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着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3:13 總要趁着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
3:14 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

第12-14節是作者對所引用的經文的註解,是對信徒的勸勉。這個勸勉,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要“謹慎”,要恪守我們所行的道。在很多時候,不信的噁心在我們的心中會出現,比如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信心,我們就要心裡嘀咕,懷疑神的恩典,試探神;在順利的時候,我們的驕傲也會帶來不信,把功勞都歸給自己,忘記了神的恩典;在靈里空虛的時候,不頌讀神的話語,行事為人沒有聖經的標準,讓各種思想隨意佔據心裡的位置,這樣不信也會在心中升起。產生不信的噁心的後果是很可悲的,就是把永生的神離棄了。神是永活全能的神,生命都是從祂而出,我們和生命的源頭,就是永生神分離了,我們就要走向死亡,這是多麼可悲!
第二個方面是要信徒彼此扶持,彼此關愛。信徒的彼此關懷是很重要的,作者在這裡特彆強調的是“彼此相勸”,因此在教會中信徒們出了要在生活上彼此關心以外,在信仰的問題上更是要彼此關心,彼此輔助,也彼此勸勉。而且這裡提到的是“彼此相勸”。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軟弱,在教會歷史上,很多神曾經重用的僕人後來也跌倒,因此神不只是要牧師、傳道人關心信徒的靈命,不只是要在主內年長的信徒關心年輕的信徒,乃是教導我們要“彼此相勸”,互相扶持。這是神給每一個信徒的託付。我們在教會的生活中,也要有這樣謹慎的心,關心自己的靈命,也關心弟兄姊妹信心的狀況。
第13節是本章第二次提到“今日”,再次提醒我們要在今日就抓住救恩,不要離棄救恩。
第13節還提到,“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第8節提到以色列人是“硬着心”,在曠野里惹神發怒。罪使人的心剛硬,因為罪是束縛我們的。我們沾染的罪越多,越稱為罪的奴僕,心也被罪一層一層包裹起來,越來越剛硬,也越來越難以接受救恩。詩篇51篇是大衛在犯罪之後向神的懺悔,他說,“神阿,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51:10)”。箴言書4:23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神更給我們應許說,“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結36:26)”。我們都應該遠離罪,保守我們的心,不要剛硬麻木,而是領受從神那裡來的豐富的澆灌。
在勸勉警戒之後,第14節是一個寶貴的應許。這是一個“如果…就…”的句型,表明前面一個分局是後面分局的充分條件。對於信徒而言,神的救恩是清楚明了的,就是“因信稱義”。使徒行傳中,獄卒看見異象,就問保羅和西拉如何才能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保羅的回答很簡單,只要信就得救。其實而對於主而言,這樣的救恩是祂付出生命的代價取得的。神是公義的,罪不是一筆購銷,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罪的工價乃是死,需要付上死的代價;因此神的兒子親自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死了。因此這叫救恩,是白白給的,我們只要領受就能得救。
當然這裡的“信”,還要看是真的信還是假的信,就是有沒有“起初確實的信心”,能不能堅持到底。在撒種的比喻中,耶穌,“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可4:16-17)”。我們的信心切不可如此。這裡對信心有三個要求,一是“起初的”。起初的愛是最單純的愛,起初的信心是最單純的信心。“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18:3)。小孩子是起初的生命,最單純最渴慕。我們剛信主的時候,在靈性的生命上還是小孩子,可能沒有太多的神學知識,但是我們的心是火熱的,我們的信是大的。我們切不可隨着時間的流逝將這樣的心漸漸消磨,變得麻木,忽略救恩的寶貴,失去永遠的福分。主耶穌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2:4-5)”。起初的愛、起初的信都是不可離棄的,切不可稱為老油條的基督徒,成為不冷不熱的基督徒。
第二個定語是“確實的”。我們的信心是要堅固,不是似是而非的,要向下紮根,樹立堅固的根基。在起初是單純的信,仰望神,但是信主久了,就會收到各種各樣的攻擊各種各樣的誘惑,如果在真道上缺乏追求,在信心上也會消磨,“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4)”。這樣即使有“信”,但是信錯了信空了,最終也是惘然。
第三個要求是“堅持到底”,信是一個狀態,而不是一個事件。我們信,不僅現在要信,在將來的每一天我們都要信,知道永生我們仍然相信,這樣的信才是真正的信。這裡堅持到底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前面說的,我們會被消磨,會被搖擺,但是我們要謹慎,要和弟兄姊妹彼此相勸,也要求聖靈的保守,讓我們在信仰上不至滑腳,至死忠心,知道在基督里有份。
3:15 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
3:16 那時聽見他話惹他發怒的是誰呢?豈不是跟着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
3:17 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
3:18 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
3:19 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

第15節起作者回到以色列人的故事,繼續討論不信。第15節是詩篇95篇第7節的第二次出現,作者再次勸戒讀者,今日就要聽祂的話。第16-18節是三個問答,這些人是“跟着摩西從埃及出來的”,但是又是“屍首倒在曠野的”,多麼可悲!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是“那些不信從的人”。最後一節作者總結不能進入安息的緣由,就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
在這個“不信噁心”的警戒中,作者正面說反面說,目的都是為了告訴我們,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而若是不信,就不能進入神的安息。願我們都謹守遵行神的教導,從今日就信,堅持到底,知道在基督里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