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共享的第二個slide是2006年10月14日攝影協會壩上外拍觀片會上做的一個展示。我當時的想法是把花絮作為一個幻燈片統一展示,之後讓大家展示一些創作的嘗試。但是後來看起來比較失敗,因為大家仍然關注於各種花絮,展示的片子也沒有恰當的整理,從而變成外拍歸來的座談會了,喪失了其初衷。 十一壩上外拍是攝影協會多年的傳統,也是感情建設的重要場所。攝影協會兩屆核心分別是從05、06年壩上外拍中矛尖出來的,因此我們還開玩笑說去壩上最後沒有名額時擠上的同學一定得格外注意,因為從經驗看這可能是後任會長。壩上05對我來說是一個情結,因此組織壩上06也在許多方面追尋前一年的成例,這很難說是否恰當,但是應該說大家還是玩得很好的。拍攝成果上因為頭兩天天氣不好,影響了大家的創作。另外壩上所謂風光攝影,其實只能說是沙龍風格風光攝影的一個練手,也不應當期望過高。 06壩上外拍和之前的四川旅行,我比較受李元的風格影響,器材上信賴於135變焦,後來看來對畫質影響很大,很不足取。壩上06的片子當時整理的很快,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最近重新看來,也還是有可取之處,將來有機會再整理。 下面就是這個幻燈片。都是花絮片子,我做了調色處理,現在看來效果並不好。此外這個ppt轉成網頁的時候按1024*768轉的,可能造成觀看不便。點此或下圖觀看。
Category: 藝術 Fine Arts
在清華參加過幾個社會工作,其中主持清華大學攝影協會和學生藝術團攝影隊工作的一年算是比較賣力的,在當時比較空虛的環境下,協會的工作幾乎是一個寄託。這一年想起來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之前協會曾經經歷低谷,但是經過努力,基本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在協會講座、授課以及各種事務性的講演有數十個之多,這期間之作了很多PPT,故與此整理一下,也算是一個紀念。在協會最早的一個PPT應該是2006年春季學期攝影協會迎新觀片會上做得一個展示,如今原稿尚存,但是早期作品,現在看來水平很一般,就不拿出來丟丑了。其後是2006年5月在校團委基層宣傳幹部培訓上做的“宣傳攝影基礎講座”,這個講座我應校團委邀請做過4次,每次講稿、思路都不盡相同,以後我將做專門的整理。 2006年9月23日我主持攝影協會迎新觀片會,其上放映了4個幻燈片,包括攝影協會介紹、我的人像和舞台作品以及壩上外拍2005回顧,這次活動也是2006壩上外拍的動員會。協會介紹PPT是2004年春季學期cosmo任會長時參選十佳協會prefer為其做的展示,一直沿用了三年,直到2007年春季學期我們才將其替換。我的那個人像作品展示大家比較感興趣,但是是一個personal的東西,就不在網絡上共享了。早期舞台作品現在看起來水平有限,也不敢示人。所以這裡只共享一個壩上2005外拍回顧,雖然片子一般,但是也是一段珍貴的記憶。點此或下圖觀看。
前日和王博偶遇Corcoran Gallery of Art,看了個Ansel Adams的展覽。展品大部分是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的藏品,也有些私人收藏。本只是隨心一逛,進去才始知規模歎為觀止,基本是亞當斯一生名作的回顧。展品幾乎都是亞當斯自己印放的,大部分是原底印相,《半月山的容姿》、《月亮與半月山》、《優聖美地的風暴》、《月升》等名作都有早期印相和後期放大的對比,甚是觀感的享受。 展出的早年片子都用一種絨面紙印放,已經發黃反差下降,效果不過爾爾。和先前在馮老師處看過的片子不同,這次後期片子用光面紙印放,展出的都沒有調色,總體反差較高,特別是亮部相當白。早期亞當斯大約還不很用濾色鏡,影調和正常的黑白無異;但成名後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亞當斯黑白影調,每一張都是精心選擇濾色鏡,和那些追尋Candid不使用濾鏡的紀實攝影大師的黑白名作截然不同。 無可否認的是,亞當斯的攝影作品,真是美術的創作。有一定拍攝經驗就很容易明白,即使某些片子看似無心,實則都包含了藝術家的許多心血。構圖上自不用說,亞當斯的用光是極具創意的,雖然其大部分風光靜物都是自然光攝影,但是濾色鏡、影調控制和後期暗房處理這一系列的結合,使得攝影家擁有的創作手段比畫家更加豐富。 在Corcoran正好還有一個展覽The European Landscape,展出17-19世紀歐洲多國繪畫大師的景物作品。在中國國內推崇繪畫貶低攝影的思想泛濫,攝影現實主義的一面被過分重視了,將攝影歸類於寫實,認為相比與畫家,攝影家更加受制於現實,創作空間更小。其實如果了解美術史就容易知道,雖然繪畫是畫筆在手上似乎安排一切隨心所欲,但是其實在歷史上各種創意已經被很多前輩先賢挖掘過了,真正能夠站得住的革新並不易尋。於是隨心所欲出來的往往也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依然桎梏重重。這個畫展雖然並不全是超一流大師的作品,但也都算名家了,可惜的是很多畫面還是流於世俗了。 再回到Adams,比較之下,就不得不贊歎於其立意之高,手段之奇,全然不下繪畫之功。其實攝影無非被攝物不易擺布(卻非不能),創意之功仍比比皆是。亞當斯在拍攝和暗房這兩步中演繹著自己的旋律,桎梏而舞,猶怡然自得;如今數碼技藝,如同鋼琴裝上踏板,縱使手掌狹小猶然八度如飛。如此看來,藝術攝影的前途是無庸置疑的了,大可不必為此擔憂氣短,不如放手而搏去! 又及:Corcoran早先還有個Annie Leibovitz:A photographer’s […]
Scala 200x Professional是Agfa生產的一種專用黑白反轉片,原先在Agfa自己的Lab使用專用工藝沖洗,2005年Agfa膠片部門倒閉後停產,所有lab也都關閉,現在只有在Denver的一家使用dr5工藝的lab接受沖洗(www.dr5.com)。前一陣子弄了一些最後一批Scala,一般冰凍起來留作紀念,另一半來嘗嘗鮮。這麼“高貴”的膠片,一個人拍也束手束腳,就和朋友們合計了一個計劃: 1、幾個朋友,每個人領一卷,限一卷之內完成主題; 2、方便起見,定了一個特別簡單的主題:“我熟悉的人”; 3、拍攝6個人,每個人拍攝張數不限,單人或群體肖像不限;但每個拍攝對象最終需要出至少一張片子; 本來計劃讓大家在三周之內完成,然後我去收工的。無奈惰性還是難以戰勝的,估計大家都才剛剛動工吧。其實我自己的部分也沒有完成。希望多勉勵多工作,將來收齊了卷一起沖去,也做個小專題展示什麼的:P
昨天和小白(runjerry)談了一些內容,從中間整理出一個話題來,就是關於怎樣才算是在攝影上成功以及怎樣才算是攝影大師。小白在美術史上很有造詣,讓我有不少領悟。 另外順便提一下,今天逆光老師光臨本站,深感榮幸。雖然我有的時候也裝作有點professional的樣子,但是在任老師面前我實在只能算攝影的門外漢。聽說是有朋友在1416教室的photocamp上提到本站,對於此我實在實在羞愧難當。我大致知道這位朋友是誰(當然不是卧病在家的fivestone了,可憐的孩子,順便安慰一下),我想說,好意我心領了,但是請千萬不要再在前輩高人面前提這個小破站了,我實在不配,萬分愧疚。 下面就是這個冗長的談話記錄了,整理的不好,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給大家。 runjerry 2007-12-22 02:04:02 我覺得自己對於攝影的思考差得太遠了 比如我就不太想得明白到底怎麼樣的攝影算是成功了? 或許很多都成功了,只要達到一方面的成功 Banny 2007-12-22 02:05:50 這個沒法定義……說不好聽的,從職業上來講,現實的說,吃飽飯就算成功,或者成名就算成功。再大一些就是有所傳世就是成功。當然這些也都是浮雲,不過再往上講就是人生哲學了…… runjerry 2007-12-22 02:06:24 我不是指攝影師啦,我是說攝影作品本身的話 我覺得Frank的天才在於他的開創性 […]
這是我期中的時候做的一個presentation,對象是對攝影沒有特別經驗的同學。這個presentation的出發點類似於紐攝的三原則,但是我按照自己的理解作了一些改動。對於對攝影未入門的同學,我覺得這個slides大致有一些可取之處。但是其中的觀點對於深層次的攝影創作就成為過分的限制了(參加我對紐攝的評價)。現提供這個sildes與此,供大家參考。 點擊下圖觀看:
《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中國攝影出版社,1986、1998),簡稱紐攝,是80年代中期一批中國攝影教育家聯合翻譯的一本教材,分上下兩冊,新舊版內容基本相同,只是98年新版改成了彩色印刷。紐攝的原型大約不是單一的一本書,而是由學院的很多函授教材組合成的。在80年代中國攝影屆沒有很好的教材並且沙龍攝影是當時的主流的情況下,紐攝迅速成為中國大陸最權威的攝影教材,影響力一直到如今。 關於紐攝的討論網絡上已經有很多了,我這裡只講兩點: 1、關於紐約攝影學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http://www.nyip.com/),這是一家函授學院,和我們那個中國攝影函授學院估計有點類似。因為紐攝的緣故,很多人以為改攝影學院是很有名的院校。其實在藝術教育的圈子裡,紐攝並沒有什麼地位,因為其是做職業培訓的。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首先,學院的網站不是.edu而是.com的,說明這不是一個教育機構;另外2005年紐約攝影學院和北京城市大學合辦攝影培訓班,北京城市大學是什麼大家應該都清楚,從而也反應了紐約攝影學院的水平; 2、紐攝因為是函授教材編譯而成,所以對各種技術問題講得比較清晰易懂,這是其長處。其立論的基礎是開篇的三原則(要有主題、通過技術手段突出主題、排除多餘的東西),從初學攝影來說,這是非常有效的認識影像的手段,但是這三個原則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很多傳世之作點睛之處就在於其超越了普遍的原則。由於紐約攝影學院本身的宗旨,其教材就是給人以最實用的技巧性的提示,因此面對這三原則和紐攝中的大量技巧,我們是要明白其局限性的。 因此,對於初學攝影的朋友,紐攝依然是一本值得推薦的首選好教材(在中文范圍內的話),通讀紐攝,或者至少是上冊,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不要把紐攝當作終極權威的教材,弄懂了紐攝的內容,只能說是在攝影上入門了,其後的路才是真正難走的。願同路人共勉!
這是一個命途多舛的Lecture,本來要在11日做的,因為當日做presentation的人太多了,就改到13日,不想昨日一場大雪全校停課,於是又作罷。 這是關於計算機圖形學最最基礎的一些內容。其實現在在Computer Science專業裡面做圖形學研究的人基本都不懂這些內容,因為現在前沿的東西是建模、貼圖、渲染等,對於基礎的這些東西,他們只要調用現成的接口即可,不需要花經歷在這上面。但是在圖像處理領域,這些最基本的色彩學原理和色彩管理基礎卻對色彩還原的准確性有很大的影像。其實國外的影像專業對這個是很重視的,但是國內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對著個還缺乏了解。我這裡雖然介紹了計算機影像存儲和表示的內容,但是重點也是想介紹一些最基礎的色彩管理知識。 我有一篇老文章《Windows中應用程序是怎樣顯示圖像的》 ,當年和runjerry兄討論的一些結果。最近我略改正了一些錯誤。應該說這片文章有一點參考價值,但是仍有錯誤。 點擊下面的圖片觀看slides:
歷史上最傳奇膠片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1935年,兩位美國專業音樂家Leopold Godowsky, Jr.和Leopold Mannes發明了Kodachrome,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的彩色膠片,生產持續至今。因為兩個人姓氏的緣故,有人戲稱這款膠片為a film made by God and man。 這倆人是真正的音樂家,Godowsky Jr畢業於UCLA,在Los Angeles和San Francisco Symphony Orchestra當任過小提琴首席。其父Leopold Godowsky是一位鋼琴家,父子倆經常合作。Godowsky Jr和George […]
前些日子在我的群上和朋友小白(runjerry)和fivestone討論了一些關於影像的問題,經fivestone整理了聊天記錄。 可能對感興趣的朋友們會有一點啟發吧。 Banny 13:55:28 昨天和一個朋友講到一個觀點 Actually,photography is not based on the skills or technology, but on thecomprehension of […]